莆仙话拜梁皇宝忏有什么样的缘起和

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782759.html

翻译:廖炳霖法号:法霖

一、《梁皇宝忏》的缘起梁武帝为了超度皇后郗氏而制,故简称为《梁皇宝忏》。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心中乐善,爱好修行,拜一代高僧志公和尚为国师。在位四十六年,享寿八十六岁。梁武帝的元配夫人郗氏生性嫉妒,对六宫动念出口犹如*蛇。她还妒忌梁武帝学佛修行,曾扯破佛教经书《妙法莲华经》;她轻欺三宝,曾将葱、蒜、韭等几种污菜以及腥膻之肉外边用面包裹,假意供佛斋僧,破僧净戒,坏佛清规。幸好僧人皆有智慧,自造斋饭,巧妙换掉郗氏的污斋。她见僧人吃斋,以为自己的恶行得逞,便掩口窃笑。郗氏生活在宫中不懂惜福,更不知因果报应的厉害,天天在造轮回之恶业。于是在她三十岁时突然死亡。因生前心怀嗔*,死后堕落为蟒蛇。数月之后,武帝忽闻寝殿外有窸窣之声,视之竟然见一条蟒蛇盘踞殿上,武帝大惊失色,便对蛇说:"朕的宫殿庄严,不是你们蛇所生之地,想必定你一定是妖孽。"此时蟒蛇说人语道:我主不要心惊,蟒乃宫中郗氏遭贬。妾因不信佛法,堕落畜道得此苦报。至今尚无穴藏身,肚中饥饿,遍身鳞甲多诸*虫,恒抱痛苦,无有休息,只得奔投乞赖我王,悯念昔日夫妻之情,施恩救拔。吾若得脱此苦,衔环当报,不负主恩。梁武帝闻听此言,已是*飞魄散,良久方才苏醒。于是急忙拜请志公禅师,问:郗氏因何故堕落蟒蛇?志公禅师说:因她心不信佛,嫉妒六宫,不敬三宝,不修片善。郗氏娘娘把王宫当作了 ,只享福,不造福;不信因果,不怕报应。武帝问:怎样才能超度郗氏?志公禅师说:如果超度,需我主发心,大办斋供,请高僧,建道场,称扬佛法。我皇需亲自礼拜,检录藏典,诵经忏悔。武帝依师之言行事。遂请志公禅师等依经律忏罪要义,制忏文三十卷,为郗氏忏悔。众僧建坛行道礼拜方毕,见一容仪端严的天人对梁武帝说:我蒙佛力,得脱蟒身,将生天上,故来礼谢。拜忏的真正意涵,就是要我们借着拜忏的仪式,当着佛菩萨的面前披露自己的过失并发愿改过,重新做人永不再犯,所以这也叫做「发露忏悔」;也就是借着法会的仪式,在佛菩萨面前虔诚地忏悔、礼拜、诵经、念佛,祈求佛菩萨慈悲的宽恕、护佑与加持,因而得以影响旁边的人共同生起觉悟的心,也能加入忏悔、改过的行列。所以,我们在拜忏的同时亦要知道诸佛名号的功德;在佛教的宇宙时空观中有所谓「三劫」,即指过去、现在及未来三大劫。过去的住劫称为庄严劫,现在之住劫称为贤劫,未来之住劫称为星宿劫。各大劫的住劫中,各有千佛出世,称为三劫三千佛。我们现在是贤劫,贤劫中有拘留孙、拘那含、迦叶、释迦牟尼,乃至 的楼至佛等千佛出世;过去庄严劫中有华光佛至毘舍浮佛等千佛;未来星宿劫则有日光佛至须弥相佛等千佛出世。这个基本常识是我们学佛的人必须了解的。二、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忏仪前为六根三业,皈依断疑,忏悔解冤;忏仪后及六道四恩,礼佛报德,回向发愿。其中正以露缠结罪,洗涤过去之恶因,复凭发菩提心,培植当来之种智。后世多依此仪延僧修忏,以求灭罪消灾,济度亡灵。《慈悲道场忏法》为教内流传最久、经常举行的一种忏法。「忏」是忏前愆,对于过去所作的错事感到惭愧、羞耻;而「悔」是发誓以后不再犯,即「不二过」的意思。所以拜忏的真正意涵,就是要我们借着拜忏的仪式,当着佛菩萨的面前披露自己的过失并发愿改过,重新做人永不再犯,所以这也叫做「发露忏悔」;也就是借着法会的仪式,在佛菩萨面前虔诚地忏悔、礼拜、诵经、念佛,祈求佛菩萨慈悲的宽恕、护佑与加持,因而得以影响旁边的人共同生起觉悟的心,也能加入忏悔、改过的行列。所以,我们在拜忏的同时亦要知道诸佛名号的功德;在佛教的宇宙时空观中有所谓「三劫」,即指过去、现在及未来三大劫。过去的住劫称为庄严劫,现在之住劫称为贤劫,未来之住劫称为星宿劫。各大劫的住劫中,各有千佛出世,称为三劫三千佛。我们现在是贤劫。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载,贤劫中有拘留孙、拘那含、迦叶、释迦牟尼,乃至 的楼至佛等千佛出世;过去庄严劫中有华光佛至毘舍浮佛等千佛;未来星宿劫则有日光佛至须弥相佛等千佛出世。这个基本常识是我们学佛、礼佛的人必须有的。而礼忏的意义,可以两个字来贯串,那就是「因果」;宇宙万有之中,谁也逃不过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一切都有因缘,都离不开因缘法;就好像我们伟大的佛陀,虽然他已经「因」圆满了、「果」也圆满了,但他仍然降生娑婆,示现 ,为我们树立修行、悟道的榜样。三、礼拜《梁皇宝忏》的功德利益《梁皇宝忏》素有“忏中 ”的称号。拜《梁皇宝忏》能够灾消吉至,罪灭福生。礼拜梁皇宝忏得十种功德利益:一者先亡超升,二者阖家平安,三者诸佛欢喜,四者菩萨护持,五者龙天赐福,六者远离病苦,七者事业亨通,八者夜梦吉祥,九者身心安康,十者临终见佛。佛法是学以致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恭敬心、谦卑心随时升起。拜忏要带所有众生拔出一切根本业障的心,才是真正的拜忏。拜忏时要挚诚忏悔无始劫来一切恶业,忏悔身三、口四、意三业等一切恶业。忏悔时想:愿法界所有众生与我们共同罪从心起将心忏,忏悔宿世罪业,身心清净,福慧增长。一、拜《梁皇宝忏》能够灾消吉至,罪灭福生。二、我们在拜忏时,要观想三宝的光芒,照耀着我们,把我们身心内外所有的罪业、习气、烦恼,全部都化为黑气从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放出,身体逐渐的变为透明清净,放出的光明与佛光融为一体,普照所有的众生皆能离苦得乐,往生净土!三、忏悔包括两个方面: 个方面,事忏;第二个方面,理忏。事忏是事相上的忏悔。理忏是理体上的忏悔。四、万法皆空,唯有业力不空,所以要从心上去对治更深、更微细的业力,从心上去忏悔。五、空性智慧与菩提心能除罪障佛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的本质是空,而罪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如果我们的心──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灭了,烦恼心没有了,便能够生起智能心、菩提心,证得菩提果。六、菩提心,是智能心,也是大慈悲心。“梁皇忏”又叫做“慈悲道场”,礼拜梁皇宝忏是发大慈悲心,愿自己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行菩萨道。当你发大慈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你随时随地都是在做大布施。礼忏的意义,可以两个字来贯串,那就是「因果」。宇宙万有之中,谁也逃不过因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为一切都有因缘,都离不开因缘法。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也曾经历无数的考验与磨难;他与提婆达多多生多世的恶缘,而屡屡被加害、被障碍,这些都是过去世的种种因缘,而不得不承受的果报。因此,身为佛弟子,对于「因果」、「因缘」必须要重视。「净土三福」中的「 福」里就说了:「孝养父母,奉待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可见孝养父母是我们学佛、修行的根本,而我们法会中所拜的《梁皇宝忏》其主要的宗旨,亦是警勉我们要忏悔罪障,修十善业;而且还要深信因果,慈心不杀,广修供养,孝顺父母,如此才会有功德。我们经常说:「上报四重恩。」「四重恩」也就是佛恩、国土恩、众生恩和父母恩,可见报父母恩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千万不要忘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声明: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请通过邮件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xiangjk.com/afhhy/323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