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类型的山头茶,千万别买也别藏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山头古树茶历经十余年发展,必然会出现许多被低估的山头,自然也会出现许多被高估的、名不副实的山头。

当然,买茶这事儿,是交学费还是物有所值,都是周瑜打*盖的事,比较主观,所以还请消费者们自行定夺。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及相关说明:

1.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文中所述与你的利益相关,请自动忽略;

2.盘点这些山头,个人是基于“认知度”或“价格”和“品饮体验”之间的巨大反差来描述的。

3.文章中所列举的山头主要以临沧和古六山的山头和产区为主,江外六山的茶、思茅的茶(景迈山除外),一方面自己很少跑这边的山头,缺乏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品饮次数有限,缺乏品饮经验;

4.文章可做如厕读物,如果非要找出一点高尚的理由:

作为行业的生产端,当我们在推广山头时,应该保有对山头茶相对客观的认知,这个行业很难,但吃相没未必要很难看!

一.超一线名山的中小树茶

典型代表:冰岛老寨小树、薄荷塘的三类树、昔归的中小树等等。

在许多文章里,我都说过,大家喝名山古树的底层逻辑是错的,许多茶友先喝是不是名山,再喝是不是古树,完全弄反了。

拿到一款茶,判断其价值的顺序应该如下:

a.是否是好原料:入喉感好不好、韵味沉不沉、汤香好不好,回甘生津如何,涩感弱不弱;

b.是否是好工艺:叶底活性如何、品饮体验中是否出现特殊让人不愉悦的气息(比如豆香、栗香或者有没有杂味、异味等);

c.特征性与协调度:在确定a、b两点的基础上,再来总结,然后根据可以掌握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味觉记忆)来判断是否是名山风味;

举个例子:

如果已经确定了一款茶原料、工艺都不错的前提下,又感觉其回甘持久、绵长,水路细腻,口腔、喉咙里持续生甜且略带清凉感。

而已掌握的信息:包装纸上写着冰岛老寨古树,头春;此时根据自己以往的品饮经验及对冰岛老寨这个山头的理解,做出判断。

先喝懂原料本身的品质是基础,再记忆山头风味,才能少交学费。而大部分茶友基本上是反向操作的,这就很容易花冤枉钱。

大部分超一线名山的中小树茶,除了具备该小产区的山场风味之外,综合的品饮体验大都单薄,但这并不影响其价格,无一例外的高。

像冰岛老寨的中小树和薄荷塘的三类树,在源头的价格已经超过元一公斤,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二三线山头的古树茶。

所以如果你只是追求一个名山的名气,那可以略过此段;如果想要喝好茶,大可不必选择以上列举的这些。

二.体验中上,价格过高的一线名山

典型代表:勐库的下磨烈、糯伍、倚邦的曼松、瑶乡的蟒蛇箐等

这些山头能进入一线名山之列吗?

答案是必然的。个人感觉,这些山头都属于特征性突出,协调度欠缺的山头。与超一线名山类似冰岛老寨、老班章、薄荷塘、刮风寨名微茶园等,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简单讲就是:品质一线,价格超一线,个人感觉名不副实。

勐库的下磨烈近三年来,价格涨的实在离谱。

我记得最早(年)接触到下磨烈时,其头春古树的价格不到元/公斤,而最近三年,下磨烈几乎成长为除了冰岛老寨之外最贵的山头,据业内人透露,核心地块的头春古树价格已经超过2万/公斤。

下磨烈确实很好喝,辨识度非常高:茶汤入口之后仿佛一朵兰花持续的绽放。汤香好、汤团、回甘生津又猛烈,又持久,气韵很足。

但下磨烈的茶涩感也明显,水路称不上细腻,算一线名山,但价格已经远远高于一线名山了。

糯伍作为冰岛五寨之一,古树产量不高,存在感在五寨之中也属平平,市场价格在以上;

这个山头确实是沾了冰岛老寨的光,但是糯伍的古树茶品饮体验缺乏高级感,风格以香甜为主,略感“甜俗”,水路、气韵、滋味的丰富度都不够,卖+一公斤,确实过分了些。

倚邦的曼松

曼松的市场价确实不低,平均都在6千一公斤往上,近年来新炒的“小高杆”,价格已经1万打底。

诚然,曼松茶的特点鲜明。香气高,甜润生津,滋味也丰富,茶汤也有入喉感,水路细腻,在整个古六山也是排名靠前的存在。

但在以喉韵、气韵、水路见长的易武来说,曼松的这些特点完全没有优势。

再者,曼松古树非常稀缺,不可能在市场上流通,除此之外,整体的树龄都比较小,大都在年以内。再加上王子山与背阴山之争,森林茶与家边茶之争,小高杆与普通乔木之争,赝品又极多,导致曼松茶非常混乱。

瑶乡的新晋一线名山蟒蛇箐,也是价格虚高,在源头古树的价格也破了,如果到市场上,恐怕要过万,如果涉及到高杆,妥妥的2万朝上;

蟒蛇箐的古树,品饮体验有独到之处,野蜜韵、野花香非常棒,还有易武茶几乎感受不到的苦底,说实话与易武的弯弓、麻黑片区的诸多山头比起来,也并没有优秀特别多,起码水路是没有弯弓片区细腻,汤感没有麻黑片区的厚实,但综合来看,蟒蛇箐的乔木性价比很高。

当然还是那句话,每个茶友品鉴的侧重点不一样,喜欢就好。

三、名气很大,但品饮体验一般的山头

典型代表:澜沧的景迈山,临沧的忙肺、大雪山

这类型的山头,我老感觉是个阴谋,名气超大,目前来看价格也不算高,给人一种不用几年就要涨价的错觉,但一喝把,也就那么回事儿。

景迈山、忙肺以及被鄙人吐槽过无数次的大雪山,在山头茶最火的时候,名气可以与冰岛、班章相提并论的。

景迈山,曾有“班章为王,景迈为后”之说;

还有忙肺和大雪山,与冰岛、昔归,被临沧茶爱好者冠以“临沧四小龙”之名,但个人感觉忙肺和大雪山像是来凑数的。

我们客观来看景迈。

景迈的茶不算贵,大平掌的古树,在山头上的价格才不到元/公斤,但名气已经与冰岛、班章相当,算是有名无实,比较适合喜欢装x,又没有太多钱的茶友。

老实说,就个人偏爱而言,选择景迈就不如选择勐库的大中山、小户赛甚至是正气塘一类的古树茶。

通过多次品饮得出的感觉:景迈引以为傲的兰香(也有人称:蜜兰香)并不如勐库的磨烈直接,浓郁。

其品饮体验香气内敛(存放后香气稍显),茶汤成团感好,水路较细,甘津绵长,回甘较生津好,但总体上依然集中在口腔一段,入喉感差,喉韵较空,后期存放下来表现也并不惊艳。

至于大雪山,已经写过很多遍了,此处便不过多赘述了。

那忙肺呢?

平心而论,忙肺的古树茶树龄不算大,关于忙肺种茶的记录最早到晚清时期。

忙肺的茶特点还算鲜明,苦底重,香高,香型独特(有人说是木质香),回甘尚可,某些时间段品饮,有一点点类似老班章,也因此,有许多茶商用忙肺的古树料去做班章的拼料或赝品。

但总的来说茶汤成团感差、水路粗糙、入喉感、韵感都一般,且涩感较重。综合来看,顶天也不过是个准二线山头,被拔太高,明显推广的意义更大。

四.一直在推广且有一定知名度,但品饮体验一般的山头。

典型代表:有“云南岩茶”之称的诸多山头:如曼岗、马台等等;双江沙河乡的“小勐峨”

行业中似乎一直有一群人在推广邦东、马台的岩茶。格调定的很高,像“云南岩茶”、“石介茶”等等。

主要原因是,茶树与石头是共生的。

诚然,这些片区的茶叶,品饮体验里有特殊的山场韵味,茶友常称之为“岩韵”。这当然具有辨识度,但这些概念未免过于“空中楼阁”了一些。

因为这个片区的山头古树(除了部分小产区如那罕外)大都滋味丰富但汤感较薄,成团感很茶,几乎谈不上有入喉感,香气高但主要以水飘香为主,回甘还可以,但整体品饮体验略显干涩。

再者,整个邦东片区的茶非常难加工,对于工艺的要求极高。

而双江沙河乡的“小勐峨”,业内一直在炒作红土地、鸡血土等概念。

我去过几次小勐峨,给我的印象就是,树龄太小,漫山遍野的小树藤条茶,偶尔有几颗古树茶,都是被矮化过的,生态太差了,完全谈不上生态好。

个人的看法,这是一个只能喝滋味的山头,几乎谈不上汤感、入喉感、山野气韵。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xiangjk.com/afhhy/545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