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孩子不听话,小王子则说大人总是需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sohu.com/n/461055589/
为人父母以后,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或者“我都说过很多次了,不要这么做,你怎么就不听呢?”每当我们气急败坏的这样说孩子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孩子并不为之所动,好像“不听话”是常态。而家长看到孩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不听话到底是谁的问题?孩子“不听话”最近疫情好转,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和先生带孩子们去公园放风。公园的人很少,哥哥和妹妹在公园里追逐打闹,我们前面有两位老人带着一对双胞胎姐妹在玩轮滑。姐妹俩想到台阶上面去玩,而轮滑鞋无法上楼梯,两个人就趴在地上,双手双脚并用,爬上了台阶。结果刚爬上去了,奶奶就惊呼着:“你们干什么呢,地上很脏啊,快下来。”姐妹俩看到自己的行为被爷爷奶奶发现了,就“咯咯”地笑起来,丝毫没有想要下来的意思。奶奶气急了,一边说着“怎么这么不听话”,一边把两个孩子拖拽了下来,教训一顿之后,回到了大路上玩。他们的样子让给我想起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作者尹建莉写到的她和女儿圆圆的一则故事。她和朋友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爬山,本来走着好好的,两个孩子却突然开始爬了。她们告诉孩子们赶紧起来,但两个孩子还是在爬。两位生气的妈妈把孩子拽起来之后,自然是免不了一顿教育。孩子们为此都很不开心,家长却扭头都忘了。直到几年之后,女儿圆圆依然记得这件事情。她和妈妈说:“当初我们觉得既然是爬山,为什么要走呢?所以才爬得,你们也不问为什么,就是一顿教训,真的让人很扫兴。”家长通常就是这样,我们担心孩子爬的时候弄脏衣服,怕孩子把手划破。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我们”担心,却从来没有想要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听听孩子怎么说《小王子》中曾说过:大人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是要小孩来给他们解释,这让我觉得很累。“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我们都是为了你好,我们会害你吗?”如此言语比比皆是。就像《小王子》中的“我”画了一幅吃了大象的蟒蛇,拿给大人看的时候,大人都认为那是一顶帽子,并且告诉“我”,不要再画大蟒蛇了,应该专心学习地理、历史、数学和语文。我们不就是《小王子》中的“大人”吗?比如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和父母分享自己运动的快乐时,父母常常会说:“嗯,喜欢运动是好事,但是也不能耽误了学习啊。”虽然大人说的话并没有错,但在孩子看来,并不是在和自己一起分享快乐,而是在说教。有位朋友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到孩子16岁的时候,依然愿意和我敞开心扉,喜欢和我聊天。这是奢求吗?我认为是的,因为绝大部分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不愿意和父母聊天了。有人会说,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心事了,就不爱和大人聊天了,但是为什么黄磊和女儿多多可以像朋友一样的相处呢?与孩子如何相处《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一书中提到,不要先入为主、带着成人的预设去揣测孩子,而是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沟通。太多的父母说孩子长大了,在家里活得就像一个透明人,每天只和手机为伴。你问他吃啥,他说吃啥都行,你想和他聊聊现状,他回答都挺好的,或者“嗯嗯啊啊”来敷衍你。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家庭一直以来的交流模式造就了这种亲子现状。小时候总是被说教,长大了就连基本的聊天都没有。放下父母权威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去沟通交流,这需要我们首先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虽然在生活上、经济上需要依附于我们,但在精神上,他是完全独立的。父母总是使用自己的权威来与孩子交流沟通,说白了,这就是说教,不是沟通。当你的朋友每次和你说话的时候,都是以“我给你说”、“你不要...”、“你应该...”开头的时候,你还会想要和他聊天吗?相信孩子的能力我们常常站在制高点去说教孩子,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不相信孩子。我们认为他还小,认为他需要大人的指点才能做事情,认为他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需要大人时时的督导和管教才行,但实际上是怎样的呢?也许我们给予孩子最起码的相信,适时的放手,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值得你的信任。我记得儿子在三岁的时候,说想要下楼骑平衡车,并且要求自己去拿。因为储物间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平衡车也是被挤在里面的,我和先生虽然不放心,但也让他自己去了。当我们看到他小小的个子推出来车子的时候,都惊了一下。儿子说:“妈妈,我已经是大朋友了,我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你看,才三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独立的意识,并且可以完成得很好。尊重孩子的选择这点是基于第二点的,我们选择相信孩子的同时,就要做好尊重孩子选择的准备。当我们尊重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同样也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比如孩子想要一双轮滑鞋,大人可以带着他去看看别人的训练。并且要明确告知孩子轮滑有可能会摔倒,而训练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还是要买,那么他在之后的轮滑练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自我努力克服。凌晨妈妈来叨叨:想要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想要孩子听大人的话,前提是大人也要学会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尊重和信任是一切良好关系的基础,父母子女也不例外。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往期精彩内容推荐:不同年龄孩子,发脾气原因不同,妈妈别急着教育,疏导情绪这样做网课上太多孩子眼睛近视了?记住这个“33厘米”,宝宝视力更好最容易养出幸福孩子的三种家庭,生活在其中,是孩子的幸运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xiangjk.com/afhhy/682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