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奇谭》火了,开播3集,豆瓣超10w人打出9.5的高分,杀入微博、豆瓣、B站等各大平台热门。
《中国奇谭》是上美厂和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作品集,由8个根植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是一部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故事里的妖怪意蕴丰富。
《妖怪的夏天》从小猪妖的视角讲述了一场“底层打工人”的职场生活记,代入感极强;而改编自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鹅鹅鹅》则将留白又写意、奇幻又诡谲的风格发挥得淋漓极致。这些故事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原因离不开国人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情怀。
“鬼才作家”马伯庸的小说《草原动物园》正是这样一本起源于中国本土传说的小说。故事的核心像是一个赤峰当地的古老传说,但是在马伯庸肆意的想象力的基础上,它又魔幻地融入了许多非现实的因素:懂动物语言的男孩儿小满、可以盗梦的少女萨仁乌云、月夜成为狼变的马王庙的人……这种亦真亦幻的写作方法,构建了一个想象力喷发的东方奇幻故事。
01
有些事情,本身的存在就是目的,这是命中注定。清朝晚期,一个外国传教士,想在赤峰草原上建一个动物园。
火车、小汽车全没有,更没有水路,自己走这段路就够费劲的了,传教士还要带着动物一起走,连教会都发飙了:你到底是去建动物园还是传教去了?能不能靠点儿谱??逼急了小心我们不给你资金啊!
教士还是特坚持,带着一头大象、一只狮子、一对虎纹马、五只狒狒、一条蟒蛇和一只嘴特贱的虎皮鹦鹉上路了。
要说这几只动物的来历也挺惨的,本来好好地待在北京唯一一座动物园(万牲园)里,好吃好喝的被伺候着,谁料想朝廷穷了,也养不起它们了。几个动物园的德国保育员一寻思:得了,估计这动物园要完蛋,咱哥儿几个还是偷偷卖点儿园里的动物,攒点儿钱买船票回老家吧。
传教士在报纸上看到售卖动物的消息,眼睛亮了!那年头,向中国人传教太难了,光念圣经、领圣餐没用,中国人不太吃那一套。那就想点儿新鲜的,赤峰人没见过北京这些稀奇的动物,在那里建一个动物园,先把好奇群众拢一块儿,今后传教也就方便了。
从北京到赤峰,这一路可真不容易。本来走官道,虽然慢点,但毕竟靠谱,动物们的食量大,几十斤肉、几十斤青草,沿途没有居民补给的,肯定动不了。
可惜车夫打了歪主意,想走个近道,顺便捞点药材拿回北京卖。穿过草原时,遇见最穷凶极恶的土匪,一群车夫全都被杀死。传教士跳进海泡子(直径大约20多米的塌陷大坑,积满了雨水)里,差点儿没被青草和绿苔给闷死,侥幸捡了条命。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赤峰,资金有限,动物园和教堂只能挑一个建,思量半天,传教士还是建了动物园,至少让动物有个住的地方。
而教堂,可以先建在心里。
当地民风虽然淳朴,但人们还是很容易做墙头草,一会儿好奇去参观动物园,一会儿又觉得这些动物是“邪兽”,不祥。
在一次次莫名的谣言后,有人认定这个“动物园”是不祥之地,邪魅之境,连后来突然出现的守园人也可能是蟒蛇化成的人形。于是,动物园有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这故事听起来简直像个寓言,天方夜谭似的。但其实,读起来,处处心酸。
为啥这个传教士一定拼了老命也要去赤峰建动物园?
还未动身前,当他第一次在地图上看到“赤峰”这两个字,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样奇妙的景象:一座红如火焰的山峰拔地而起,冲破云雾,直刺苍穹。莫名又神秘,他和中国一个陌生的地名就有着这样的共鸣。
“有些事情,本身的存在就是目的,这是命中注定。赤峰就在那儿,它是我和这些动物的应许之地。我别无选择,只能遵从意旨。“
02
他对整个世界从未厌倦也从未长大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人至深的要数传教士和灵魂伴侣——那头名叫万福的小母象之间的感情。
传教士第一次看见万福,是在北京动物园里。那时候的万福,瘦骨嶙峋,孤独地站在一块巨岩之下。深陷的双目黯淡无光,连萦绕四周的绿豆蝇都不能让眼珠转动一下。她的右后腿上拴着一条锈迹斑斑的粗大铁链,链条已经紧紧勒入皮肉,边缘结起了厚厚的疤茧,链子的另外一端缠绕在一根木桩子上。
从出生到现在,万福从没离开过动物园,很胆小。但它似乎和传教士之间有着某种感应,她顺从地跟随他上路,从一开始卸掉链子时,一瘸一拐不敢迈步到后来钉上铁掌,健步如飞,万福一直在改变,变得更自信,更活泼。
路上遇到一条河,羞涩的万福戏水,慢慢地开始清洗身体,这时传教士才发现,万福居然是头神圣的白象,之前的一身灰只是因为之前万福从没洗过澡而结出的污垢罢了。这个桥段的隐喻不言而喻,看电影多的读者心领神会。
夕阳下,洗净身体的万福,温顺极了。那一幕也神圣极了,传教士心中默念,万福就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信徒。
他的所有行为,在常人看来,都太奇怪、太任性了。不听劝、一意孤行。
他不愿意像其他在中国的传教士一样,做些所谓“入乡随俗”的勾当,他只是一直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上帝能够理解赞同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决定,都是对信仰的坚持。
作者是这样形容他的,“一个人可以固执,也可以异想天开,当这两种特质合并在一起后,他就会变成一团跳跃的火、一台上足了气的蒸汽机。”
他对整个世界从未厌倦,也从未长大。或许对这位传教士来说,信仰就是永葆对世界的好奇。
SEEYOUNEXTTIME
商业前沿|经济金融|广告营销
社科文化|新知科普|家庭教育
职场进阶|成长励志|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