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南无调梁皇忏,至诚礼敬这三十

01.梁皇宝忏的由来

《梁皇宝忏》原名《慈悲道场忏法》,是忏罪消灾、救度亡灵的仪轨。“梁皇”指的是南朝的梁武帝,武帝姓萧,名衍,是梁朝*权的建立者,晚年笃信佛教。

史料记载,梁武帝的元配夫人郗氏生性嫉妒,对六宫的动念、出言十分恶*。她妒忌武帝学佛修行,故意扯破佛教经书《妙法莲华经》。

她轻欺三宝,曾将葱、蒜、韭等几种污菜以及腥膻之肉外边用面包裹,假意供佛斋僧,意图破僧净戒、坏佛清规,幸好僧人皆有智慧,自造斋饭,巧妙换掉郗氏的污斋。

郗氏生活在宫中不懂惜福,天天在造作恶业,在三十岁时突然死亡,因生前心怀嗔*,死后堕落为蟒蛇。

一天晚上,梁武帝梦到一条大蟒蛇,睁大眼睛望着他,并说:

“我是你的皇后郗氏,因为生前喜欢争宠,常怀嗔心,妒火中烧,性情惨*,损物害人,所以死后堕入蛇身畜生道。现在没有饮食可吃,也没有洞穴可以庇身,每一片鳞甲中还有许多虫在咬,真是痛苦万分。由于深感皇上对我的厚爱,才敢以如此丑陋之貌与你相见,跟你祈求一些功德,以脱离蟒蛇之身。”

蟒蛇说完,就不见了。

梁武帝将这个梦说给了志公禅师,志公禅师说:

“必须礼佛忏悔才能洗涤罪业,没有罪障才能超升。”

梁武帝就请志公禅师等众高僧参遍佛经,集每一部经忏的精华,撰写成十卷忏本,然后建坛行道为皇后礼拜忏悔。

有一日,大家突然闻到异香遍满室内,久久不散。梁武帝抬起头来,只见有一人如出水芙蓉容仪端丽庄严,对他说:

“我就是郗氏,承蒙皇上为我行大功德,所以现在已经脱离蟒身,超生忉利天,特来致谢。”

郗氏言毕就不见了。从此,这部忏法广为流传,名为《慈悲梁皇宝忏》。

02.忏悔与忏仪

《梁皇宝忏》从南梁一直流传至今,是所有忏仪之中 最全的一部,因此也是最重要的忏悔法门之一,超度无数的苦难众生。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这两个字的连用。在印度,忏悔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

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修行的人,要经常忏悔,才能保持三业的清净。

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吃饭以前,要把碗筷洗干净,吃完饭以后,也要把碗筷洗干净,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碗筷都是干净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时候,发现碗筷上已经有了灰尘,还是要先洗净。

忏悔可分有几种程度的不同:

种是最轻的程度,是对自己个人的忏悔,称之为“责心忏”,是为了责备和反省自身。就是自己犯了错,而其它的人不知道,也没有与别人发生不愉快的事。

也就是说,没有妨碍别人,没有让别人受 。可是对于自己的修行,是有过错,或者是一种过失,那就要忏悔。

所谓责备,并不是骂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检讨自己。检讨自己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已经犯了错,那怎么办呢?从此以后发愿不再犯错。

第二种是“对人忏悔”,要对被自己 的人去忏悔。无论对方是否察觉到,但因为我们的过错,对方受到了 和痛苦,这时候就要自己去忏悔。

我们发现自己对不起别人,就要跟他忏悔,因为自己做错的事,要负担起责任来。对人如此,甚至对动物,也是相同的。我们 了动物,动物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知道让动物困扰或受伤了,一样的要忏悔。

第三种,就是犯了众怒,或者是让一组人、一个团体受到 、受到损失,不论是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就要当面忏悔,叫做“当众忏悔”。

众,有小众,有大众,如果局部的几个人被你 ,或者因为受你的影响而损失了,那就对局部的人忏悔。如果整个团体,因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誉上受损失,或者是财务上受损失,那就要向大众全体忏悔。

通过仪轨的方式固定程序的集体忏悔修行,就形成了“忏仪”,也叫“忏法”。忏仪,是大乘佛教才有的,在原始、小乘的佛教,并没有这种集体的大众修行。而大众一起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整齐、要划一,因此有了仪轨的产生。

如果没有仪轨,大家在一起修行,会互相的干扰,在时间上、动作上以及声音上,都会互相的干扰,那就不是共修了。因此,祖师大德非常慈悲,编写了种种的忏仪。

而“梁皇忏”,是所有忏仪之中 的一部。除了“梁皇忏”之外,还有“水忏”、“药师忏”、“地藏忏”,还有“大悲忏”等等。但是团体的大修行,拜“梁皇忏”是最殊胜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因为“梁皇忏”的内容非常丰富,结合了所有大乘经典的佛号,以及大乘经典的佛法、法义,汇编而成。

拜忏时,由法师带领大众按照皈依、断疑、忏悔、解冤、礼佛、报恩、回向等忏仪形式,藉由共修,以提起大众虔诚忏悔的正念,并时时返观自照,让身心在忏悔中破除心碍、获得清净。

03.梁皇宝忏功德

《梁皇宝忏》的内容,其实是为我们开示如何从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凡夫,透过真诚恳切的忏悔、皈依、发愿、回向,而修行成佛的方法。通过返观自照,以求照破罪障,开启般若慧,将昏暗愚痴的心,转成大智慧光明藏。

许多人不明忏悔的真正含义,在佛菩萨面前念忏悔文或口头忏悔,落于表面形式,或者,当下悔过了,但是过后又再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忏悔。

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罪业表示痛心和悔改,发誓改过并不再犯,彻底断除恶念、发心修善培福,清净自心,这样的忏悔才算真忏悔。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旦心贪、嗔、痴心三*所蒙蔽,人性中的恶便会喷涌,罪业接踵而来。因此,就需要培养正知正见、清净身心,以求达到根本的安稳、清凉、喜悦。

六祖慧能开示说:“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必须要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消除产生罪业的根源。

佛经上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的本质是空,那么罪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

如果我们的心——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灭了,就是烦恼心没有了,便能够生起智慧心、菩提心,证得菩提果,这时候罪就消失了。

嫉妒、谄媚、轻视他人、狂妄自大,这些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表现。

真正的忏悔,就是要放低姿态,不再执着于“我”这个名相,更不能再因为“我”的傲慢而排斥别人,生出冲突和矛盾。只有打破“我执”,斩断烦恼根源,身心才能得到自在,社会就能和谐稳定,世界也能和平安定。

《南无调(梁皇忏)》梵呗即出自于《梁皇宝忏》,其唱词铿锵有力,曲调庄重稳健,令礼忏者信念坚定,虔心归向诸佛菩萨,祈愿、赞颂诸佛菩萨加被覆护众生。

以南无调来唱诵、讽咏诸佛菩萨圣号,不仅能清净舌根、清净耳根,更能生起专注赞佛的恭敬之心,令意业清净、内心安宁。

梵音迎漏彻。以此梵呗之声,祈普世众生灾消吉至,罪灭福生。

推荐阅读

恭迎佛吉祥日,皈依三宝,圆满吉祥梵呗

普贤菩萨忏悔偈

梵呗|忏悔发愿文

行菩萨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xiangjk.com/afhpz/323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