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巨蟒后辈不争气,威风不及当年啊不孝

恐龙灭绝后,所有的地球生物都松了一口气:好家伙,老天长眼啊,终于把这些庞大的食肉动物送走了,虽然我们也牺牲了不少,可这一切都值,未来的日子让我们这些小伙计,一起和谐共同相处,那些爱吃肉的,小了之后,也不是那么可怕嘛。

泰坦巨蟒:慢着,俺老蟒还没说话呢。

距今万年前的古新世,继恐龙之后,又出现了超巨型食肉动物,凭借长13米的平均身体,和平均1.25吨体重,成为地球又一顶级猎食者。与它的后代巨蟒一样生活在温度较高的热带地区。有人好奇,为何巨蟒都生活在热带地区啊?这就得说到变温动物的特点了,它们对温度特别依赖,捕食前需要热身,在阳光下晒晒,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灵敏的身手,而高纬度地区,温度低,热身时间长,捕猎的时间就短,就容易饿着。所以在低纬度地区,热身时间短,捕猎的时间就长了。

而且巨蟒的捕猎方式是伏击,伪装成大自然的一部分,然后等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逮到机会就用全身肌肉绞死猎物。它的肌肉是非常健壮的,甚至能把猎物的骨头绞断。而这样的捕猎方式,注定了它要长时间等待,一击毙命,捕猎时间需求大。因此高纬度地区,存在体型巨大的蛇类。

不过不像现在的巨蟒与鳄鱼五五开,当时的泰坦巨蟒就以冥河鳄和煤龟为食。有人好奇,为啥不吃水里的鱼啊?鱼身上的黏液是天然的润滑剂,巨蟒的绞杀对灰溜溜的鱼而言是效率极低的捕猎方式,为何费力不讨好呢,大型动物它不香嘛。

那它的灭绝有是咋回事呢?泰坦巨蟒生活的年代,地球的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温室效应,导致全球的温度都比较高,当时它生活的区域全年32度,而如今那里全年平均27度。温度降低,捕食的时间变短,不支持它们保持如此巨大的体型,它们都饿瘦了,逐渐演化成了如今的蟒蛇。

但不可思议的事,还是存在的。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交界的婆罗洲的一个森林里,当地人发现了一条长14.85米的网纹蟒,十几个人合力把它捕捉后买给了一家公园,公园还个它起了个秀气的名字“桂花”,从此桂花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蛇。

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吗,当你碰到巨蟒后,该如何逃生?原地躺倒装死?还是赶紧跑远?

赶紧跑吧,人家蛇类红外成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xiangjk.com/afhpz/64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