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今天我们来赏析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诗歌。
切斯瓦夫·米沃什,美籍波兰诗人。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一生见证了二十世纪欧洲大陆的剧烈动荡,他的诗歌创作深刻剖析了当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坚持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并与波兰古老的文学传统进行对话。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米沃什的主要作品有《被禁锢的头脑》《伊斯河谷》《个人的义务》《务尔罗的土地》等。
米沃什的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高度结合。或者说,在他的诗中,精神一直在寻找具体的化身。他的诗可以非常直白,也可以非常晦涩,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一特点:具体,让他的诗显得浅显易懂,精神,让他的诗歌难以捉摸。因此,他的“诗情”,与中国诗歌有相通之处。这也是他颇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原因之一。他的诗歌《蟒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一起来听听这首《蟒蛇》,该版本由李以亮翻译:
我想说出真相,但感觉徒然。
我试图坦白,却没有什么能够坦白。
我不相信精神疗法。我知道我会说出不少谎言。
如此,我带给自己一条缠绕着的愧疚——它于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我站在雅斯朱尼的拉乌杜尼卡湿地,一条蟒蛇拖着尾巴正消失在矮松林下的苔藓。
我扣动扳机,铅弹射出了霰弹枪。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否有粒子弹击中那可怕的白腹或它背上的条形纹。
较之心灵的种种冒险,无论如何这叙述要容易得多。
《蟒蛇》这首诗初读之下,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比喻。即蟒蛇就是“缠绕着的愧疚”。它几乎出现在诗的最中间,连带起了整首诗的前前后后。猎杀蟒蛇的戏剧性场景,以及对这一行为是否有结果的疑惑,让“缠绕的愧疚”是否像“精神疗法”之后一样,得到痊愈,得到根治,变得完全不可确定。诗人最后感叹:精神上的冒险,远远比一场具体的猎杀行为更难表述。
然而,诗人在愧疚什么?愧疚没有说出真相?还是愧疚说不出真相?真相又是什么呢?而且,蟒蛇与愧疚的关系,究竟是用蟒蛇比喻愧疚,还是由愧疚引出了蟒蛇这一更加无法定义其指向的意象?
这样一来,诗的解读就可以有多种可能性,从而为这首诗蒙上一种神秘。这里也触及到了米沃什对诗歌的一个信念:他坚信,诗歌必须是神秘的。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赏析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诗歌《蟒蛇》今天就赏析到这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