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三条腿的鱼倒是在

在男女交往中,特别是当两人分手后,劝说女方最常用的一句话当属“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有的是”,这句看似为了解宽心而随口编出的顺口溜,实际上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三条腿的蛤蟆”取自我国传统故事——刘海戏金蟾。此则民间故事的家喻户晓程度在当下看来或许比不过“白娘子和许仙”,却同样可以称得上是广为流传,甚至在口口相传之中,各地版本发生了变化。不过既然是神话,情节的大同小异不必过分较真,反倒恰好从侧面印证了传颂之广远。事关男女之情的版本是这样讲述的:后梁时代一位名叫刘海的年轻人,有天进山砍柴无意中发现一条凶残无比的蟒蛇意欲吞吃一只小金蝉,刘海忍不住善心发动便出手相救,等到赶跑蟒蛇后才发现救下的金蝉竟然只有三条腿。刘海没有多想便回到家中,殊不知救下的竟是龙王之女,英雄关键时刻的出手相助让姑娘对他芳心暗许,回到龙宫因思念恩人心切,金蟾便化作美丽的姑娘再次来到刘海身旁,道明身份后二位喜结连理。自此之后,金蟾常变出钱财接济附近饥寒交迫的贫困百姓,刘海后来修道成仙,与金蟾一同四处降妖除魔造福人间。此处便知,与施耐庵所著《水浒传》里描述的“我直恁这般呆,癞蛤蟆怎想吃天鹅肉”完全不同的是,“三条腿的蛤蟆”用现在的话说,指的是白富美,并且不只外在出众,心地更需善良。照这样看来,男子在择偶时想找到一位金蟾姑娘当真离不开天时、地利及人和,而女子在择偶时,“两条腿的男人”确实一抓一把。自然界里“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不过若将搜寻点放在漆黑不见五指的海底,在下面,还真有“三条腿”走路的动物,而且答案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鱼。深海狗母鱼,一个拥有奇奇怪怪名字的群体,目前全世界共发现了十九种,初次听到这个名字,的确很难想象出它们的模样。它们的身体前端较圆呈筒状,头部及身体后端则收缩为扁平,嘴宽是比较明显的特征。众所周知,深海下的光线条件很差,如果靠视力来获取外界信息无异于盲人摸象,因此众多深海鱼类并不指着眼睛来发现猎物或躲避敌情,有些甚至彻底失明状态仍然可以保持正常活动。比如生活在北极海域的格陵兰鲨,它们不是天生眼部退化,而是生长过程中很容易被一种*白色的寄生虫感染,逐渐变得视线模糊乃至失明,但这不妨碍它们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缓慢”与“长寿”是最重要的两个标签,缓慢不仅体现在18米/分钟的游动,还有每年1厘米的个头增长;至于长寿,按照雌鲨长到4米左右进入性成熟来算,大概需要年的时间,如果一切顺利,寿终正寝的苏格兰鲨鱼可以在此之前度过四五百年的时光。深海狗母鱼显然不具备如此天赋,但它们同样也是依靠敏锐的嗅觉和触觉生活。有趣的是,虽然叫鱼,却不干“正经鱼”的事,深海狗母鱼不善于游泳,反倒是依靠发达的尾鳍和两条腹鳍直立行走。少时的数学课上我们就学过三角形比起四边形在结构上更加稳定,深海狗母鱼巧妙地利用自身三角结构,以尽可能少的游动降低由此带来的体力消耗,更好适应了食物匮乏的深海环境。纵然少了身手敏捷的骄傲资本,却能更安全生存下去。那么黑灯瞎火的海底世界中,深海狗母鱼是如何交配繁殖的呢?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至少在孕育后代这件事上,雌雄同体的深海狗母鱼做到了,也就是说它们不会“找对象”。说到雌雄同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性质,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有复杂的表现形式和等级,简而言之,尽管许多动物都可以称为雌雄同体,可根本不是一回事。有些同体动物的卵巢与精巢分别独立生长,还有些则没有精巢和卵巢的区分而在同一个生殖腺并存。从受精行为上看,有的同体动物必须异体交配才能传宗接代,例如生活中常见的蜗牛,两个年轻力壮的个体中意对方之后会互相受精;有的同体动物会视环境变化而切换性别,例如清洁鱼。有一个词形容霸道型男人叫做“大男子主义”,清洁鱼即属于此类,通常情况一条雄鱼身边会跟着三妻四妾,最次也得两房太太。小家庭里有着严格的等级排列,雄鱼地位首当其冲,雌鱼之间同样有先后之别。别看秩序严明的结构好像很压抑,底层成员不会联合起来造反,并且,假如雄鱼遭逢意外,几乎不会发生“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窘境,地位最高的雌鱼会接替成为新的首领,最为神奇的是几天之后便长出雄性生殖器官,面对曾经的“集美”如今的丈夫,正好应了网上的那句——我把你当姐妹,你却想睡我。深海狗母鱼的繁殖和以上两种情况都不相同,它们表现得更加纯粹,即雌雄身份并存,由于精巢和卵巢同时发育,又几乎同时性成熟,所以总是能让自己既当爹又当妈,压根不需要走向“爱情的坟墓”。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xiangjk.com/afhzz/506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21